【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安徽实践】铜陵:铸就智造新铜都 擘画生态幸福城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着力提品质优环境,对标“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全力铸就智造新铜都,擘画生态幸福城。
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
“新中国的铜工业从这里开始。”一走进铜陵有色展示馆,铜雕背景墙上的一行醒目大字便映入眼帘。铜陵有色是新中国铜工业的长子,新中国的第一炉铜水和第一块铜锭便诞生于此。
70余载厚积薄发,今天的铜陵有色已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电解铜生产企业。从以铜为主、体量较小的发展现状到如今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铜陵有色正构建多元化、创新型模式,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
在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无人运输车载着铜阳极板和电解铜有序穿梭而行。据悉,该运输车为国内铜冶炼行业首家室外重载无人运输车。
金冠铜业总工程师张志国告诉记者,通过制定智能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公司已实现了备料行车无人化,相继建成奥炉转炉渣智能化运输和LIBS关键成分在线检测等系统,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金冠铜业不远处,总投资103亿元的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正如火如荼开工建设。
光伏发电、余热回收、污染物高效治理……该项目将绿色、智能工厂建设理念贯穿项目设计和建设全过程。作为铜陵有色转型升级的样板之一,预计2024年投产后,铜陵有色冶炼总产能将超过200万吨,实现铜冶炼世界第一目标。
近年来,铜陵市依托中国有色、铜陵有色等央企和省属龙头企业,在打造世界级有色金属基地上聚力奋进,铜陵有色世界500强排名再创新高,位列第400位。同时,铜陵市坚持“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不断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利润增长达150%。
工矿区旧貌换新颜
在铜陵市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新华山矿周边居民避险安置项目正在建设。
狮子山采冶铜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矿业开发备受重视,冬瓜山铜矿的前身狮子山铜矿建设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8年成立以来,狮子山铜矿累计生产铜料78.93万吨、黄金14吨、白银344吨、硫精矿(35%)481万吨、高硫铁725万吨。
然而,随着矿山资源的枯竭,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内的矿山一座座关停,问题隐患逐渐暴露。目前,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居民2.76万人。
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
2021年以来,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加速启动。工程对包括新华山矿周边居民避险安置项目在内的三个安置点项目进行施工建设,对铜霞、金狮苑、铜光、先锋共四个小区233栋、23.52万平方米的老旧矿工住宅楼进行改造提升。
“现在路不再坑坑洼洼的了,环境也不再脏乱差了。”狮子山独立工矿区居民王方正告诉记者,他在老旧工矿区居住了40多年,一家6口挤在小平房里,外出通行只有一条闭塞的小路。“现在居住环境宽敞,生活改善了,附近农贸中心和养老中心也在盖。”
去年以来,铜陵市扎实推进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六大片区完成投资超21亿元,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典型经验获国家发改委宣传推广,4个独立工矿区列入省级改造提升计划,31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工。今年,铜陵市将统筹推进4个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再改造老旧小区36个,同时推进居住小区和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滨江铜都生态美
铜陵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城市,也是沿江滨水之城。
在铜陵江边,绿草如茵,惠风和畅。不少市民沿着滨江步道奔跑健身。不远处的码头书屋处,市民们或凭栏远眺观赏江景,或手执书卷品尝咖啡享受早春的柔美。
美丽的“铜陵外滩”
据悉,铜陵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发展思路,于2012年11月启动实施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作。先后投入约4.8亿元,完成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滨江生态岸线北延伸工程、滨江生态岸线南延伸工程建设,建成全长6.3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和滨江体育公园,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被广大市民亲切称为“铜陵外滩”。
滨江岸线的“蜕变”,让江豚的“微笑”重回人们的视线。滨江码头书屋作为八百里皖江岸线首个由废弃码头改造而成的全民阅读点,被称为“最美江上书屋”。2017年,铜陵市滨江生态岸线整治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万里长江穿境而过,“山水林田湖”俱全,铜陵市拥有天井湖、浮山、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9个,拥有天然湿地543.8平方公里。去年以来,铜陵市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不断加强生态建设,153个省“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绿化提升面积23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5公里、口袋公园7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6%。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94.9%,居全省第4位。(记者 汪应智 朱晓桐)
编辑: 李谷雨